近年来,青田县始终将保障农田灌溉,维护粮食安全放在重要地位,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“牛鼻子”,因地制宜设计改革方案,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,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、完善建管机制、保障奖补资金。截至目前,共计发放奖补资金400万元,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.593,大幅提升农业用水效益,促进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。
落实责任体系,健全领导机制。高度重视农业水价改革工作,成立领导小组,统一组织、协调、监督和考核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谋划改革思路、共商改革举措。多次召集领导小组成员赴现场检查指导,及时解决改革工作中的“痛点”“堵点”。制定《青田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》《青田县农田灌溉发展规划》等改革政策性文件,按照“先建机制、后建工程”的总体要求,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、计量收费、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、用水需求管理、工程管护等多项机制,夯实发展制度基础,高位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。
强化设施建设,增进民生福祉。以保障农田灌溉设施提升为深化改革主抓手,组建由业务科室及片区水利分站骨干组成专家组,对全县堰坝和灌区情况进行全方位摸底,深入基层收集民意,按照“民生优先、保灌保粮、因地制宜”的原则,挑选年度提升改造堰坝,将灌溉面积较大、工程效益明显的堰坝列入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打造,并通过“专项督导+技术指导”方式,及时解决施工单位遇到的重点、难点问题,保障项目高质量完成建设。截至目前,新改建堰坝108座,投入资金800万元,灌溉农田0.68万亩,有效保障农田灌溉,发挥水价改革实效。
健全管护机制,强化用水管理。借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利契机,立足农田水利设施“有人管”“有钱管”“管得好”“可持续”的目标,深入探索“村办公+用水合作社+用水户”,坚持“一张网”高效化、精细化管护,通过落实村级管理责任,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,积极推进以村组为单元的专业化统一维修养护等举措,进一步将管护的责任传导到“条”,把管护任务落实到“块”,把改革成效扩展到“面”,实现农业用水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,有力促进农业节水减排、提质增效。
(青田县水利局 张梁)